你有沒有發現牙齦比以前短了?刷牙時總覺得牙齒越來越敏感,甚至照鏡子時發現牙齒變長了?小心!這可能是牙齦萎縮的徵兆!
牙齦萎縮不只是影響美觀,嚴重時還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。今天就來看看五大牙齦萎縮的警訊,以及如何應對這個問題!
牙齦出血:你的牙齦在求救!
你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經常看到牙刷上沾有血跡嗎?這可不是「刷得太乾淨」的證明,而是牙齦發炎的警訊!
👉 可能原因:
- 牙周病初期,牙齦發炎、變得比較脆弱,稍微刺激就容易出血。
- 刷牙太用力,或使用刷毛過硬的牙刷。
- 長期忽略牙縫清潔,牙菌斑堆積導致發炎。
✅ 應對方式:
- 換用軟毛牙刷,刷牙時不要太大力,以畫圈的方式輕柔按摩牙齦。
- 使用牙線或沖牙機清潔牙縫,避免牙菌斑堆積。
- 若出血頻繁且無法改善,儘早就醫檢查是否有牙周病。

牙根外露:牙齒變「長」了?
你有沒有覺得牙齒變長了?這不是牙齒長大了,而是牙齦正在退縮,導致牙根外露!
👉 可能原因:
- 牙周病導致牙齦組織受損。
- 刷牙方式錯誤,長期過度刷磨牙齦。
- 牙齒排列不正,造成局部壓力,使牙齦萎縮。
✅ 應對方式:
- 刷牙方式要比一般清潔時,更加輕柔,減少對牙齦的刺激。
- 牙根外露初期可使用抗敏感牙膏,降低牙齒敏感度。
- 嚴重時可透過水雷射配合牙周治療修復牙齦。

牙齒變敏感,吃冷熱食物就酸痛!
喝口冰水、一口熱湯,牙齒就酸到不行?這可能是牙根外露導致象牙質敏感的警訊!
👉 可能原因:
- 牙齦萎縮導致牙根暴露,讓冷熱刺激直達神經。
- 牙齒咬合不正或夜間磨牙,增加牙齦受損風險。
- 過度使用美白牙膏或酸性飲食,侵蝕牙齒表面。
✅ 應對方式:
- 使用抗敏感牙膏來減少敏感感。
- 避免酸性飲料過度侵蝕牙齒。
- 若敏感情況持續,請牙醫評估是否需要填補治療或牙齦移植手術。

牙縫變大,食物容易卡住!
牙縫是不是比以前明顯變大?吃東西後總覺得塞牙?這可能是牙齦組織退縮,導致牙縫變大!
👉 可能原因:
- 牙周病導致牙齦萎縮,使牙齒間隙變大。
- 牙齒過度清潔(如用太硬的牙刷),導致牙齦退縮。
- 牙齒缺失未修復,旁邊的牙齒逐漸傾倒,使牙縫變寬。
✅ 應對方式:
- 使用牙線、沖牙機來保持牙縫清潔,防止牙菌斑堆積。
- 若牙齦已嚴重退縮,可考慮牙周治療來控制病情。
- 若有缺牙問題,應及早修復,以避免鄰牙傾斜影響牙縫大小。

口臭揮之不去?可能是牙周病作祟!
早上刷完牙,沒多久口中又有異味?這可能不是單純的口氣問題,而是牙齦萎縮導致牙周病惡化的信號!
👉 可能原因:
- 牙菌斑堆積導致牙周病,產生難聞的硫化物氣體。
- 牙齦萎縮讓牙根暴露,細菌容易藏匿,產生異味。
- 口腔長期乾燥加劇細菌生長。
✅ 應對方式:
- 定期洗牙,清除牙菌斑與牙結石。
- 使用含氟漱口水,降低細菌滋生。
- 若口臭持續,建議牙醫檢查是否有牙周炎或蛀牙。

如何預防牙齦萎縮?五個好習慣養成健康牙齦!
✅ 選擇正確的刷牙方式:使用軟毛牙刷,輕柔地沿著牙齦刷牙,避免過度摩擦。
✅ 使用牙線或沖牙機:清潔牙縫,避免食物殘渣影響牙齦健康。
✅ 避免咬硬物或夜間磨牙:可以考慮配戴護齒墊,減少對牙齦的壓力。
✅ 定期牙周檢查與洗牙:每半年至一年洗牙,清除牙結石與牙菌斑。
✅ 健康飲食: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、D與鈣質,幫助維持牙齦健康。
牙齦萎縮不是小事,及早發現才能避免更嚴重的問題!
如果你發現自己有牙齦出血、牙根外露、牙齒敏感等問題,千萬別忽視!牙齦萎縮可能是牙周病的前兆,若放任不管,最後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掉牙。
加入LINE官方帳號了解更多